从两会健康热词看看“未来医疗”如何落到实处
2017-03-15 10:00   文章来源:沈阳沈大妇科医院 

  今年两会期间,医疗、医药仍是备受代表、委员关注的热门话题。“分级诊疗”、“全科医生”、“智能医疗”等词,也成为民众热议的关键点。

  谈起医改,那真是千头万绪,蓝鲸健康在此以“广大民众在接下来几年时间里,会感受到什么样的医疗服务”为主线,把相关热词加以梳理,难免挂一漏万,欢迎网友与我们留言互动。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主基调

  2017年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做政府工作报告。本次报告明确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列为2017年重点工作。

  报告指出,在全国推进医保信息联网,实现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完善大病保险制度,提高保障水平。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三级公立医院要全部参与并发挥引领作用,建立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增强基层服务能力,方便群众就近就医。分级诊疗试点和家庭签约服务扩大到85%以上地市。

  对此,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做了部署介绍。她说,今年主要的任务就是要把路线图、时间表细化为施工图,围绕“1、5、3”这三方面的重要任务抓好落实工作。

  “1”是牢牢把握“健康中国”建设这一条主线。

  “5”是深化改革。建立五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这五项制度就是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和综合监管制度。

  “3”是改善民生。开展好三个行动:一是推进健康扶贫工程,要精准施策,着力解决好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二是深入实施改善医疗服务的行动,围绕患者的需求,从挂号、护理、日间手术、日间诊疗、急诊急救、服务态度入手,从细节上改进我们的服务,提升群众就医的获得感。三是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使我们每个人都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不断地提高全民的健康素质。

  “三医联动”是深化医改的关键

  卫计委体制改革司司长梁万年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所谓的“三医”是指医保、医疗和医药,医保是基础、医疗是核心、医药是关键。因此医改越到“深水区”,越需要医保、医疗、医药之间的联动改革。“如果单独改医疗,不改医保和医药,那么它的一些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就很难做到科学合理;但如果医疗不动,单改医保或者医药,也不太可能有好的效果。”

  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是价格机制改革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当前药品体制改革已迈出关键性的几步,取消药品加成、药品销售“两票制”等,将对医疗系统产生深远影响,也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3月5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在参加陕西代表团审议时说,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要思路,在医疗服务供给侧和医疗保障供给侧协同发力,让医务人员受鼓舞,让患者得实惠。建议取消药品加成后,通过发挥医保杠杆作用,去除不合理药品供给,让疗效明确、医保可承受、群众迫切需要的优质药物进入报销目录。

  完善大病保险制度是重要保障

  大病保险是在基本医疗保障的基础上,对大病患者发生的高额医疗费用给予进一步保障的一项制度性安排,其保障对象是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的参保(合)人。

  “目前,我国用于解决城乡居民大病费用负担的有多项政策措施:新农合大病保障、城乡居民大病保险、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等。”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顾雪非介绍。

  数据显示,目前大病保险业务累计支付超过300亿元,个案最高的赔偿达111.6万元。

  “大病保险是实实在在的,自从大病保险制度设立以来,保障水平和筹资水平在不断提高,解决了相当一部分得大病家庭的经济负担。”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关节科主任温建民表示。

  梁万年表示,深化医改目前进展比较顺利,在医保和医疗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我们医保的筹资水平每年都有所增加,覆盖面也在进一步扩大,这几年一直是稳定在95%以上,可以说是做到了实现全民医保。”梁万年说,“同时针对特殊人群、重大疾病我们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比如建立了大病保险制度,还有医疗救助和疾病应急救治制度等。”

  “分级诊疗”是医改的重点和难点

  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是深化医改的一项重要制度,核心就是要构建起医疗卫生服务系统,真正做到双向转诊、双向流动。 梁万年表示,老百姓看病首先应该是基层首诊,基层看不了的通过转诊到大医院,康复阶段或者要到基层进一步治疗的再转回来,“最终要做到急慢分治,真正的急性病、急诊这块到大医院,真正的慢性疾病管理还是要到基层医疗机构。”梁万年说。

  按照这种思路推进分级诊疗,梁万年称最核心的是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怎么让老百姓信任基层,愿意去基层;第二是如何调动基层现有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把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做好;第三是大医院要形成一种动力机制,真正回归到只看疑难病症,同时做科学研究、做人才培养。”

  “全科医生”签约服务是“破题”有效途径

  如何在医疗人员相对短缺的情况下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是医疗行业决策者们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而推进“全科医生签约服务”,是破解难题的有效途径。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任国胜介绍,目前,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先行试点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的省市,取得了较好的试点效果,医生与患者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医患双方的满意度都有了提升。

  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的全科医生人数仍然存在巨大缺口。日前,中国卫计委印发了《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在2020年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而根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全科医生总人数大约18万人,按照国际上每名全科医生签约2000居民来计算,全国至少70万名全科医生,缺口达50多万人。

  在实际操作上,全科医生的发展受到一些因素的掣肘。

  “目前,我国全科医生签约服务还缺乏规范统一的服务内容和标准,这将会严重制约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的整体推进。”针对我国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的现状,任国胜建议,尽快明确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的补偿政策。他认为,各省市可结合自身情况尽快出台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的项目和收费标准,明确其中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签约居民按什么比例分担相应费用。并且,要将全科医生签约服务与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和付费方式改革相衔接,发挥医保政策的杠杆作用,将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的医保报销比例与上级医院拉开差距,以吸引患者基层首诊。

  “人工智能+医疗”是发展方向

  今年的两会,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及了人工智能,释放出要发展人工智能的强烈信号。可以预见,“人工智能+”将像“互联网+”一样,迅速渗透到各行各业。

  在医疗领域,人工智能在提升医生工作效率、提高医生服务能力等方面优势逐渐凸显。

  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表示,医疗人工智能产业的广阔前景和战略意义日益凸显:医疗人工智能可以有效提高医生工作效率,提升医生特别是基层医生的医疗服务水平,从而改善我国医疗体系结构性问题。

  而为促使人们对病情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获得更好的干预效果,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主任,方来英认为技术支撑非常关键。“我们有许多高新技术,但我更关注的是适宜技术,居民能够承受、专业部门能够普遍提供、我们基层医生、基层卫生人员能够掌握的这些技术。”

  “此外,如何构筑一个支持健康的政策环境、慢性病管控的政策环境,这也是我十分关注的。”她说,将向社会发布北京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将推动深化医改、医疗服务体系重构等目标落实到工作当中,“比如医疗付费未来能不能不再排队,而是通过电子支付手段去完成,还有对残疾人来说,轮椅服务是不是可以更便捷一些。我们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让大家切切实实地感到变化,这样才能对我们的医改充满希望,对我们的未来充满希望。”

上一篇:贺院庆 送健康 感恩真情巨献 下一篇:沈阳沈大医院专家“24小时全天候在线咨询”服务
热门关键字:输入你的病症咨询专家

沈阳妇科医院,沈阳治疗妇科病医院哪家好?沈阳沈大妇科医院一直以来以“呵护女性健康,关爱女性心灵”为己任的专业妇科医院,不仅可以彻底解决女性妇科疾病问题,而且还可以对妇科疾病问题所致心理问题加以辅导关爱,从而真正实现 “从身体到心灵,健康新生”... [详细]

金牌技术
专家团队
王玉珍 妇科主任
点击在线咨询 免费预约挂号 王玉珍 著名妇科专家 职称...
路金戈 妇科主任
毕业于沈阳医学院,从事妇科临床工作30余年,多次参加...
邱荣兰 妇科主任
主任医师 ,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原辽宁省肿瘤医院退...